您已經頂過了!
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頸椎病在我們的生活中變得越來越常見。統計數據顯示,當前我國有近1.5億人患有頸椎病。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加入了頸椎病的大軍中,并在以可怕的速度逐年提升。頸椎病有多種類型,其中最可怕的是脊髓型頸椎病,它危害最大,但又容易被人們忽視,堪稱破壞人們正常生活的“隱形殺手”。
什么是脊髓型頸椎?。?/strong>
脊髓型頸椎病是頸椎病中最嚴重的類型,是由于頸椎退變導致椎間盤突出、骨贅增生、后縱韌帶肥厚等壓迫脊髓或壓迫供應脊髓的血管,從而出現頸脊髓損害的頸椎疾病。其主要癥狀包括四肢感覺、運動以及大小便功能障礙等。
脊髓型頸椎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1. 頸椎的退行性改變
頸椎的退行性改變包括椎間盤退行性改變及椎間關節(jié)退行性改變。
隨著人們年齡的增大,頸椎會逐漸發(fā)生退行性改變,出現椎間隙減小、椎間盤膨出或者突出、后縱韌帶肥厚、椎體后緣骨贅等情況,將導致脊髓從前方受到壓迫。同時,頸椎黃韌帶會隨頸椎退變而出現皺褶、增厚,從而從后方壓迫脊髓。
2. 發(fā)育性頸椎管狹窄
發(fā)育性頸椎管狹窄是脊髓型頸椎病的病理基礎。當出現椎間盤突出、骨贅形成、黃韌帶肥厚等椎間關節(jié)退變時,就會出現發(fā)育性頸椎管狹窄,導致脊髓受到壓迫而發(fā)生損害。
3. 頸椎損傷
長時間低頭、伏案、高枕等,都會導致頸椎間盤纖維環(huán)受力不均,造成頸椎間盤慢性損傷而加速退行性病變進程。落枕、頭部意外撞擊硬物、粗暴推拿按摩等也可以損傷椎間盤,加速退行性病變進程。
脊髓型頸椎病有哪些表現?
患者通常先出現一側或雙側下肢麻木、沉重感,隨后逐漸出現行走困難。有些患者還會出現下樓梯時腿發(fā)軟或站立不穩(wěn)的情況,就像雙腳踩在棉花上。嚴重者還會步調不穩(wěn),行走困難。
當病情加重時,患者可以出現一側或雙側上肢麻木、疼痛,雙手無力、不靈活?;颊邔㈦y以完成寫字、持筷等精細動作,嚴重者甚至不能自己進食。
當病情進一步進展,患者可能需要拄拐或借助他人攙扶才能行走,直至最后肢體癱瘓,生活不能自理。部分患者還會出現軀干部的感覺異常,即胸部、腹部或雙手的“束帶感”,以及軀干或者下肢的燒灼感、冰涼感、蟻行感。
部分病情嚴重患者還可以出現膀胱和直腸功能障礙,如尿頻、尿急、尿不盡,甚至出現尿失禁或排便障礙。部分患者還會出現性功能減退。
如果出現上述癥狀,一定要及時前往醫(yī)院的脊柱外科或骨科就診。X線檢查、CT檢查、MRI檢查、頸脊髓造影檢查可以輔助醫(yī)生診斷脊髓型頸椎病,排除其他疾病。
脊髓型頸椎病如何治療?
對于已確診的脊髓型頸椎病患者,只要沒有手術禁忌證,原則上首選手術治療。不過,對于受壓較輕、病程較短、癥狀不重患者,也可以選擇保守治療,如臥床休息,減少頸椎負荷,佩戴頸托、頸圍等支具等。但需要注意的是,保守治療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頸椎病的進展,但不能治療疾病,還是需要定期隨診,一旦病情加重,仍應進行手術治療。
脊髓型頸椎病為逐漸進展的慢性疾病,大部分患者發(fā)病后病情會逐漸加重、惡化。由于脊髓型頸椎病后期發(fā)展非常嚴重,而絕大多數保守治療方式無效,及時的手術干預則能最大程度上緩解、改善脊髓功能,阻止病情的進一步惡化。因此,一旦診斷明確,脊髓型頸椎病患者應當盡早進行手術治療。
提示x
您已經頂過了!
版權所有:杭州微醫(yī)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浙B2-20200356 浙衛(wèi)(03)網審[2014]015號 (浙)-經營性-2014-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