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已經(jīng)頂過了!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以餐后飽脹感不適、早飽感、上腹疼痛、上腹燒灼感、惡心、嘔吐等消化道癥狀為主要表現(xiàn)的癥候群,目前其確切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認為部分與家庭矛盾、人際關系緊張及生活中各種壓力、挫折導致長期心理沖突和精神緊張,造成植物神經(jīng)功能紊亂有關,致使副交感神經(jīng)功能受抑,而交感神經(jīng)功能亢進,因而臨床出現(xiàn)消化不良的各種癥狀以及神經(jīng)受體興奮亢進的一系列表現(xiàn),而在B超實時下出現(xiàn)膽囊增大和胃排空緩慢現(xiàn)象。本文主要通過B超觀察中醫(yī)藥在調節(jié)FD胃腸動力方面的有效性,通過觀察膽囊大小、厚度、膽囊內透聲和囊壁回聲改變,胃蠕動、胃壁回聲等情況改變進行綜合分析。
1、辨證論治
實證:(1)邪熱內結:治宜清熱消痞。代表方瀉心湯(大黃、黃答、黃連)。胸悶加瓜蔞;惡心嘔吐加竹茹;口渴加花粉。(2)飲食積滯:治宜消食導滯,和胃降逆。代表方保和丸合平胃散加減(山植、神曲、萊菔子、陳皮、半夏、獲菩、蒼術、厚樸、積實、連翹)。(3)痰濕內阻:治宜燥濕化痰、理氣和中。代表方平胃二陳湯(蒼術、半夏、厚樸、陳皮、茯苓、甘草)。氣逆薏氣不除加旋復花;胸隔滿悶加瓜蔞、建白;痰黃,口干加黃苓。(4)肝郁氣滯:治宜疏肝解郁,理氣消痞。代表方越鞠丸(川弓、蒼術、香附、炒山桅、神曲)加味,氣郁甚加木香、積殼,痰多加陳皮、半夏。
虛證:治宜健脾理氣。代表方香砂六君子湯加味(黨參、黃茂、白術、茯苓、半夏、陳皮、木香、砂仁、內金、積殼)。若脾陽虛,加干姜,溫運中焦,振奮脾陽。命火不足加附子、肉桂,脾腎同治。若脾虛而又水熱互結、虛實相兼者,可用仲景瀉心湯意,既調補脾胃,
又辛開苦降,和中消痞。半夏、黃答、黃連、生姜、干姜、黨參、炙甘草、大棗。
2結果
2.1判斷標準:膽囊容積測量正常值范圍16-26mL,如超過26mL或單獨長徑>9cm,寬徑>3cm,
可認為膽囊增大;膽囊壁厚度正常一般在4mm以內,如超過4mm,或可見壁回聲增強不平,可認為膽囊壁毛糙。胃蠕動一般食物進入胃后約5min即開始,蠕動是從胃的中部開始,有節(jié)律地向幽門方向進行。胃蠕動波的頻率正常約3次/min,并需1min到達幽門,通常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2次/min,可認為胃蠕動減慢。
排空異常判定標準:在進餐后45min,胃前后徑大小高于正常平均值56.00(超聲檢查單位)時,認定為排空延遲。
2.2中醫(yī)療效標準:惡心嘔吐、上腹痛消失,腹脹癥狀減輕,食欲明顯改善,達到臨床療效,B超胃排空功能檢查指標較治療前有明顯改善,膽囊大小指標較治療前有所改善,囊壁變光潔。
2.3檢測結果:300例FD患者中醫(yī)藥治療前膽囊增大154例(62.60%),胃排空減慢205例(83.30%);中醫(yī)藥治療后10天后復查上述指標,可見膽囊大小改善,胃排空速度恢復,有效率平均達到95.33%,治療前后比較有顯著差異。
3討論
FD在中醫(yī)屬“胃骯痛”、“心下痞”等范疇,其病機多為喜、憂、思、惱、怒、悲、驚等情緒波動劇烈、持久過度或六淫邪氣所觸,影響了人體的生理功能,引起陰陽氣血失調,臟腑功能紊亂,如怒傷肝,思慮傷脾。七情致病以肝脾為多見,因肝為剛臟,性喜條達而主疏泄,若氣郁而傷肝,肝失疏泄,橫逆犯胃,胃失和降,氣機阻滯,因而發(fā)生胃脘脹悶,脘痛連脅,嘈雜吞酸;肝膽相表里,膽附于肝,內藏精汁(膽汁),其經(jīng)脈相互絡屬,膽汁來源于肝,肝氣不暢。由于膽汁對消化飲食有特殊作用,所以膽汁排泄不暢,會影響到消化功能,產(chǎn)生食欲不振、厭食油膩、腹脹等癥狀。
中醫(yī)藥治療辨證論治,實證邪熱內結:治宜清熱消痞;飲食積滯:治宜消食導滯,和胃降逆;痰濕內阻:治宜燥濕化痰、理氣和中;肝郁氣滯:治宜疏肝解郁,理氣消痞。虛證治宜健脾理氣。若脾陽虛,加干姜,溫運中焦,振奮脾陽。若脾虛而又水熱互結、虛實相兼者,可用仲景瀉心湯意,既調補脾胃,又辛開苦降,和中消痞。
本文選自黃偉剛,浙江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3年1刀第37卷第1期。
提示x
您已經(jīng)頂過了!
版權所有:杭州微醫(yī)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浙B2-20200356 浙衛(wèi)(03)網(wǎng)審[2014]015號 (浙)-經(jīng)營性-2014-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