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步評估與鑒別診斷
1.病史采集:
-排便頻率(≤2次/周)、糞便干粗、伴隨癥狀(腹痛、肛裂等)。
-重點排查高發(fā)時段:轉(zhuǎn)奶期、如廁訓練期、入學后。
-家族史、用藥史(如鈣劑、抗生素)及精神因素(排便恐懼、學?;乇埽?。
2.體格檢查:
-腹部觸診(左下腹糞塊)、肛門指檢(直腸嵌塞或結(jié)構(gòu)異常)。
-生長評估,排除營養(yǎng)不良、甲狀腺功能減退等。
3.器質(zhì)性排查:
-若存在報警征象(如新生兒期便秘、生長遲緩、血便、腹脹嘔吐),需行影像學或?qū)嶒炇覚z查,排除先天性巨結(jié)腸、腸梗阻、過敏性疾病等。
二、基礎護理措施
1.飲食調(diào)整:
-膳食纖維:推薦每日攝入量=年齡+5g(如5歲兒童需10g/日),優(yōu)先選擇全谷物(燕麥、玉米)、高纖維蔬果(西梅、火龍果、西蘭花)及豆類。
-水分補充:按年齡調(diào)整飲水量(如1-4歲:1300ml/日;4-7歲:1600ml/日)。
-母乳/配方奶優(yōu)化:母乳喂養(yǎng)者母親避免辛辣飲食;配方奶可選含益生元或低棕櫚油成分。
2.排便習慣訓練:
-定時排便:餐后30-60分鐘(利用胃結(jié)腸反射),每次10分鐘,避免久蹲。
-姿勢調(diào)整:雙腳支撐(如墊腳凳),身體前傾以增加腹壓。
3.運動與腹部按摩:
-每日順時針按摩腹部(臍周)5-10分鐘,促進腸蠕動。
-鼓勵戶外活動(≥1小時/日),嬰兒多進行俯臥或爬行訓練。
三、藥物治療方案
1.急性嵌頓處理:
-
開塞露(10ml/次)或
甘油栓解除嵌塞,短期使用(避免依賴)。
2.維持治療:
-滲透性緩瀉劑:
-乳
果糖(起始劑量1-2ml/kg/日,分次口服,維持2-4個月后逐漸減量)。
-聚乙二醇3350/4000(0.8g/kg/日,療程≥6個月)。
-膳食纖維補充劑:小麥纖維素制劑(需配合足量飲水)。
3.輔助用藥:
-益生菌:短期使用(2-4周)可能改善腸道菌群,但對慢性便秘效果有限。
-禁忌:避免長期使用刺激性瀉藥(如番瀉葉)及含大黃類中成藥。
四、行為干預與心理支持
1.如廁訓練:
-2-4歲兒童需循序漸進,避免強迫性訓練導致排便恐懼。
-采用正向激勵(如獎勵貼紙)建立排便反射。
2.心理疏導:
-針對學?;乇芘疟慊蚋亓押筇弁纯謶?,聯(lián)合心理科進行認知行為干預。
五、隨訪與長期管理
1.療效監(jiān)測:
-記錄排便日記(頻率、性狀、疼痛評分),每4周評估藥物劑量調(diào)整需求。
-功能性便秘需維持治療6-12個月,復發(fā)率約30%。
2.家長教育:
-強調(diào)飲食與行為干預的長期性,避免過早停藥。
-指導識別報警癥狀(如體重下降、便血)并及時復診。
六、特殊情況處理
-嬰兒便秘:母乳喂養(yǎng)者排查母親飲食,配方奶喂養(yǎng)者可嘗試添加西梅汁(稀釋后5-10ml/次)。
-肛裂/痔瘡:溫水坐浴+凡士林局部涂抹,必要時短期使用局麻藥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