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臟疾病與膽囊形態(tài)改變的關(guān)系
2019年04月26日
【健康號】
趙剛
閱讀 11396
由于肝臟和膽囊在解剖和機能上有密切關(guān)系,因而肝臟疾病時,膽囊也出現(xiàn)一些病理變化,超聲能很好地檢測出膽囊壁的厚度,膽囊壁增厚在臨床上大約96%都具有臨床研究意義和病理價值。諸如:門靜脈高壓、低蛋白血癥、病毒性肝炎、腹水等均可導致膽囊壁增厚。本文分析了200例肝臟疾病時超聲檢查發(fā)現(xiàn)的病理改變,現(xiàn)將結(jié)果報告如下:
一般資料:男146例,女54例;年齡32~86歲,平均55.4歲;健康人34例,肝病組166例。結(jié)果:34例健康人肝臟大小回聲均正常,膽囊大小正常,肝病組166例膽囊變化者64.6%,肝硬化腹水及急性黃疸型肝炎患者的膽囊變化占85.5%,肝硬化占52.5%,而病毒性遷延、慢活型肝炎占32.4%。
討論:
正常膽囊為倒置梨形或茄子形,無回聲暗區(qū),膽囊長徑5~9cm,前后徑1.7~3cm,壁厚小于0.3cm,周邊輪廓清晰,壁光滑,纖細,其后壁效應增強,兩側(cè)有向中間靠攏的邊界聲影,頸部可有折疊,膽囊壁超過0.3cm(除進脂肪餐,服刺激性藥物等生理性增厚) 則屬異常。近年,有關(guān)非膽囊疾病,膽囊壁增厚有報導,但是對導致非膽囊疾患壁增厚的因素意見不一。
1、超聲發(fā)現(xiàn)膽囊增厚與門脈高壓有關(guān):脾門部靜脈直徑超過0.9cm,脾大者膽囊壁增厚較無脾大及靜脈擴張者明顯,當門靜脈壓增高時可引起脾靜脈回流障礙,脾瘀血腫大,同時會出現(xiàn)膽囊靜脈回流障礙,至膽囊黏膜下或漿膜下水腫,囊壁增厚,脾靜脈擴張,脾大和膽囊靜脈回流障礙,膽囊壁增厚,均由于門脈高壓所致??梢姼斡不颊吣懩冶谠龊衽c門脈高壓密切相關(guān),是有解剖學基礎(chǔ)的。
2、膽囊壁的厚度與血漿白蛋白水平:膽囊壁增厚與血漿白蛋白水平密切有關(guān),但不是膽囊壁增厚惟一因素。血漿白蛋白水平降低導致膽囊壁增厚,可能與血漿膠體滲透壓下降有關(guān),低蛋白血癥患者的膽囊壁增厚較無腹水和低蛋白血癥明顯,低蛋白血癥引起血漿膠體滲透壓下降,使血管外液增強,出現(xiàn)膽囊壁血腫,在膽囊壁增厚的聲像圖上,可以看到分三層,中心低回聲區(qū)可能是由于黏膜下水腫,局部回聲(降低)透聲性增強所致;
3、慢性活動性肝炎患者的膽囊壁增厚較慢性遷延性肝炎者明顯,急性黃疸型肝炎的膽囊變化是由于彌漫性肝細胞損害肝內(nèi)毛細膽管,使肝細胞形成膽液不能順利排入小膽管,加之小膽管壁損害,可能增強其通透性,使肝液中的水分均滲出肝管外,造成肝液濃縮,膽囊容量縮小,出現(xiàn)實體回聲,粘稠的膽液刺激囊壁,使囊壁增厚,所以急性黃疸型肝炎的患者,肝臟恢復正常后,膽囊的改變也隨之恢復;
4、急性病毒性肝炎者膽囊壁增厚程度原因可能是:肝細胞內(nèi)受損,蛋白及膽酸的合成障礙,膽汁不能正常排泌。
非膽源性疾病所致膽囊壁增厚是可逆的,研究表明膽囊壁規(guī)則均勻增厚而臨床癥狀不支持急、慢性膽囊炎等的診斷,應考慮非膽源性疾病所致,此時超聲應著重探查有無肝硬化征象,檢查門靜脈腔徑、肝靜脈及下腔靜脈腔徑及有無腹水等,并結(jié)合臨床實驗室檢查,如血漿白蛋白水平、肝炎全套等.肝硬化患者膽囊壁增厚程度與性別、年齡無關(guān),而與肝功能分級,血清蛋白水平,門靜脈壓力,腹腔積液,脾大有關(guān),肝硬化患者合并膽囊壁增厚的肝臟病的膽囊變化與肝臟病有密切關(guān)系,并非膽囊本身的炎癥所致,所以超聲的膽囊動態(tài)變化不僅是診斷肝臟疾病的特征之一,并有助于肝病預后的判斷。
本文選自:吳瑋,中國實用醫(yī)藥2011年8月第6卷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