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已經頂過了!
大腹便便,排便少:原來是要命的巨結腸
文章導讀
“排便少能是什么大病呢?”王先生和女兒來看病時還在嘮叨。王先生今年55歲,既往一直身體很健康。然而1年前,他開始出現(xiàn)便秘,3-4天才能大便一次,時不時會有腹部脹痛,但王先生壓根沒放在心上。不久前王先生開始出現(xiàn)氣急、呼吸急促的癥狀,女兒得知了他癥狀后十分著急,強行帶他來看傅傳剛教授特需門診。
傅教授仔細詢問病史后,為王先生開具了腹部CT檢查。結果顯示,王先生的結腸腸腔擴張很明顯,腔內有非常多的內容物,肝曲也被擠壓嚴重。擴張的腸子推擠膈肌,膈肌抬高,導致了王先生的呼吸受阻。
影像照片
為了查清楚王先生根本原因,傅教授安排他做了腸鏡,鏡下示:結直腸段黏膜發(fā)黑,結腸腸腔擴張,觸碰無張力。結合這些癥狀,傅傳剛教授診斷王先生是“巨結腸”,為了進一步明確病變、積極治療,收治入院,經病例討論后,擬行手術。
手術方式
腹腔鏡輔助全結腸切除術
回腸直腸端端吻合 復雜粘連松解術
(術者:傅傳剛教授及團隊)
術中難度:
升結腸、橫結腸及降結腸中段均極度擴張直徑最大約15cm,充氣積液,乙狀結腸上段呈痙攣狀態(tài),而且肝臟長期受到擴張的大腸壓迫,已嚴重萎縮。擴張的腸子推擠膈肌,膈肌抬高,患者已產生呼吸困難癥狀。
傅傳剛教授憑著豐富經驗,利用最先進的3D 腹腔鏡技術,把擴張、增厚的像豬皮一樣的病變結腸,充分分離粘連,游離各臟器,逐支結扎切斷相應的血管,顯露雙側輸尿管、髂血管,予以保護避免損傷。一直分離至需切除腸段的另一端——直腸,將其切斷并關閉。
之后做一個長約5cm的下腹正中輔助切口,從此處進行操作。先切斷末端回腸,在小腸殘端埋入底釘座;再經肛門置入25號圓形吻合器,將兩端 “對接”,行回腸-直腸端端吻合,確認吻合口通暢、血供好之后,對其進行縫合加強。之后,關閉腸系膜裂孔,對創(chuàng)面處仔細止血、沖洗后,吸盡沖洗液,經腹腔鏡孔放置引流管。病人清醒后,生命體征均平穩(wěn),安返病房。
術中標本
術后傅傳剛教授表示:由于成人巨結腸患者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營養(yǎng)不良、腸道微生態(tài)的紊亂和腸道組織長期病變,因此,手術具有較高的風險。手術治療的最終目的是緩解癥狀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3D腹腔鏡精致微創(chuàng)、白色無血,手術創(chuàng)傷小,術后恢復快。
術后二月隨訪
患者切口恢復很好,腹脹基本緩解,大便一天三到四次,生活逐漸恢復正常。
巨結腸科普
巨結腸的分類
巨結腸(megacolon )是一種形態(tài)方面的描述,不是病因或病理生理方面的概念。Preston 等認為,放射學檢查發(fā)現(xiàn)降結腸或直腸、乙狀結腸直徑>6 . 5 cm ,升結腸>8 cm ,盲腸>12 cm 即可稱為巨結腸。
巨結腸分為先天性與后天獲得性兩大類:
先天性嬰幼兒多見,約10%患者出生后癥狀輕,直到成人期癥狀明顯才確診。
后天獲得性可以由精神性、神經性、藥物性、中毒性、肛門直腸機械性梗阻等原因造成 ,部分患者病因不明,被稱為特發(fā)性巨結腸。
巨結腸的治療
成人巨結腸多需手術治療,但應區(qū)分是先天性巨結腸或特發(fā)性巨結腸。若是先天性巨結腸,手術方式雖有多種,治療的關鍵除切除擴張的腸段外,尚需切除無神經節(jié)遠端狹窄部分的腸段,再重建腸道的連續(xù)性。而特發(fā)性巨結腸則應該行包括擴張腸段在內的次全結腸切除后,行升結腸、回腸-直腸吻合,效果較好。
“胃”您守護END“腸”久健康
提示x
您已經頂過了!
版權所有:杭州微醫(yī)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浙B2-20200356 浙衛(wèi)(03)網審[2014]015號 (浙)-經營性-2014-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