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認為食物過敏是慢性蕁麻疹(chronicurticarial,CU)的原因,事實上,只有在不到2%的病例中,食品本身或者食品添加劑是導致慢性蕁麻疹的原因。有許多報道表明CU與食物中的組胺或者組胺不耐受之間存在關聯(lián),但是缺乏前瞻性研究。
對此,JeeHeeSon等研究者通過前瞻性研究評價了飲食中組胺攝入對蕁麻疹的作用,并探討了無組胺飲食對成人慢性蕁麻疹患者的影響。研究結果2018年發(fā)表于《AnnDermatol》雜志。該研究納入22名成年CU患者,在4周內(nèi)禁止食用含有大量組胺的食物,采用蕁麻疹嚴重程度評分(USS)和蕁麻疹活動評分(UAS)對嚴重程度進行評價,并測定血漿組胺水平和二胺氧化酶活性。
結果發(fā)現(xiàn),USS和UAS評分在無組胺飲食前后均有顯著差異。與基線相比,無組胺飲食后血漿組胺水平顯著降低,但DAO活性沒有改變。據(jù)此,組胺攝入量可能與CU的嚴重程度有關,無組胺飲食有助于CU的治療。
臨床上,許多蕁麻疹患者的食物過敏原IgE檢查為陰性,但是患者報告的所謂“食物過敏”導致蕁麻疹加重卻很常見。
這可能是由于一些食物含有大量的組胺,攝入后會出現(xiàn)不耐受現(xiàn)象,表現(xiàn)為過敏樣癥狀,如:打噴嚏,臉紅,頭痛,腹瀉,甚至呼吸短促。對此現(xiàn)象的解釋是:CU患者攝入的組胺代謝紊亂,組胺的粘膜通過率增加。
因此,當進食某種食物后蕁麻疹加重,食物IgE卻是陰性,就要特別注意食物中是否富含有大量組胺了。
認識一下“組胺”
組胺是一種從體內(nèi)肥大細胞釋放的化學物質。如果體內(nèi)的組胺水平過高,有些人會出現(xiàn)組胺不耐受,出現(xiàn)頭痛、蕁麻疹、面色潮紅、打噴嚏、呼吸困難以及組織腫脹等癥狀。在JeeHeeSon等的研究中,患者在進行無組胺飲食4周后,蕁麻疹癥狀明顯改善,血液中組胺水平降低。其他研究也有類似發(fā)現(xiàn),吃低組胺飲食的患者蕁麻疹發(fā)病時的癥狀減輕。
低組胺飲食要牢記
高組胺飲食要回避
哪些食物是高組胺飲食,在蕁麻疹治療期間需要回避或者限制攝入呢?
組胺含量高的食物包括酸奶、腌制或熏烤過的肉類、草莓和櫻桃等水果、菠菜、西紅柿、茄子、酒精飲料、發(fā)酵食品、快餐、罐頭以及一些調(diào)味料。
一些醫(yī)生也建議不要吃剩菜,剩菜可能存在微生物污染,其組胺含量可能要高于新鮮食物。

此外,一些食品、飲料、添加劑和藥物也被認為有助于組胺的釋放或抑制分解組胺所需的酶,包括柑橘類水果、堅果、酒精飲料、茶葉、巧克力、食品添加劑、食品防腐劑等。
改變飲食,遠離蕁麻疹
慢性蕁麻疹患者在接受治療的同時可以改變一下自己的飲食,緩解自己的癥狀。總體來看,組胺含量高的食物中加工類食物占了很大一部分。其中主要是一些腌制肉類、魚類、罐頭、調(diào)味料,長期使用這類食物不僅會增加蕁麻疹的發(fā)病率,還會增加高
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消化道疾病的可能性。所以,減少這類食物的攝入,不僅對于控制蕁麻疹,對保持自己的身體健康也有重要意義。
健康生活,避免誘因
除了改變飲食習慣,改變生活方式也是緩解蕁麻疹的有效方式。壓力過大、溫度變化、運動、陽光照射、細菌或病毒感染都是蕁麻疹的重要誘因。一旦患上蕁麻疹后,莫驚慌,找到可能的誘因,嚴重時及時就醫(yī),改變不良的飲食和生活習慣,放松心情。許多蕁麻疹患者在經(jīng)過專業(yè)的治療、改善飲食和生活方式后,癥狀都得到了緩解。
控制蕁麻疹,遠離高組胺和加工食品,從每一頓健康的營養(yǎng)美食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