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已經(jīng)頂過了!
腦出血后導致的偏癱患者,輕度偏癱患者雖然尚能活動,但走起路來的姿勢很奇怪,呈現(xiàn)出“劃圈”的步態(tài),手也是放在身前,就像垮著籃子,出現(xiàn)“挎籃手,劃圈腿”的情況,不僅是患者外表上的不美觀,還會給患者的生活帶來不便,嚴重影響到患者手腳的使用。
有些腦出血導致偏癱的患者,非常擔心自己也會成為“廢人”,有些人甚至感到悲觀絕望,覺得只能無奈認命了。其實認命尚早,悲觀也大可不必,如果能抓住康復“黃金期”,不僅有可能說好話、走好路,還可能重返正常的工作、生活。
偏癱:康復是與時間在賽跑
偏癱患者功能康復的程度與早期臨床治療和康復治療的時間有直接關系。臨床上有一個“時間窗”的概念,即從發(fā)病時起,力爭在3至6小時內(nèi)給予藥物治療,盡可能保護腦神經(jīng)細胞,減輕損傷程度。偏癱康復治療也有個“時間窗”,發(fā)病6個月內(nèi)是康復治療的“黃金時段”,偏癱患者的康復治療開展得越早,功能恢復得越好。
提倡早期康復訓練,并非隨意亂練,必須在康復專業(yè)人員指導下科學地訓練,否則將引起“誤用綜合征”。偏癱患者表現(xiàn)為上肢屈肌張力高,手指、手臂不能伸直,科學的訓練方法應訓練肌張力低的肌群,抑制肌張力高的肌群。但有些患者由于不懂康復知識,卻拼命地練手的握力或用各種方法練習拉力,結果越練手指和肘關節(jié)越伸不直。
偏癱患者的早期康復訓練要從翻身、坐、站、走練起,循序漸進,切忌急于求成。同時家人也要積極配合,鼓勵患者樹立積極的人生觀,堅定重建人生的信心,按照要求完成家庭作業(yè)治療,做到幫而不代,千萬不可讓患者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這樣不利于患者的康復。
FSPR手術為偏癱患者提供治愈希望
在臨床的康復實踐中,多數(shù)偏癱后的痙攣狀態(tài)通過藥物及手法康復并不能良好的解決,且存在單純康復和藥物治療后的反彈復發(fā)的問題。
而通過FSPR術(功能性選擇性脊神經(jīng)后根離斷術)治療,能夠有效的降低過度增高的肌張力、而且不易反彈。鑒于肌張力增高和攣縮畸形之間明確的因果關系,所以只有解除了過度增高的肌張力后再進行畸形的矯正,才能夠確保矯形術后畸形的不復發(fā)。
需要提醒的:由于偏癱首先開始出現(xiàn)肌張力增高的代償反應,但早期肌張力增高的代償是不穩(wěn)定的,可隨著藥物治療、康復訓練等波動。肌張力一般在一年左右達到穩(wěn)定的水平。而FSPR手術其中一條重要的指征是:肌張力恒定并大于等于3級。因此,手術時間一般在偏癱發(fā)生后一年的肌張力穩(wěn)定期進行。
什么是FSPR手術?
FSPR手術(功能性選擇性脊神經(jīng)后根離斷術),是在脊髓神經(jīng)刺激儀、肌電圖儀監(jiān)測下,高度選擇性切斷l(xiāng)a纖維,消除肌肉的傳入沖動,減輕肌肉痙攣,已成為解除偏癱患者肌肉痙攣、改善運動功能障礙最為有效的方法。
其優(yōu)點是解除痙攣徹底,降低肌張力效果好,可以明顯改善步態(tài),顯著改善肌肉痙攣引起的關節(jié)畸形。
FSPR術可以在術中做到
減弱肌張力反射,在保留患者感覺和運動功能前提下,降低肢體痙攣;
對緩解腦血管意外導致的痙攣狀態(tài)行之有效;
使患者保留殘存肌力同時,降低肌張力;
完成基本運動功能,恢復行走及部分上肢功能,增強生活自理能力;
FSPR手術主要分為頸段FSPR手術和腰部FSPR手術,其中,頸段FSPR手術可解決上肢痙攣,讓患者上肢放松下來,手能動起來;腰部FSPR手術的主要目的則是解決下肢痙攣,為患者的行走提供先決條件。
腰部FSPR手術的目的有哪些?適應于哪些患者?
手術部位在腰上,目的在于解決下肢痙攣,降低肌張力,讓患者雙腿放松下來;適應于痙攣性腦癱、偏癱、痙攣性截癱,以部分痙攣為主的患者,肌張力在三級以上,痙攣嚴重影響到患者正常生活,適合在2.5周歲以上患者。
頸段FSPR手術的目的有哪些?適應于哪些患者?
手術部位在脖子上,目的在于改善上肢運動,不能改善手指精細動作;適應于上肢旋轉困難,穿衣、端碗,手的配合都有問題,幾乎不動的患者適合頸段FSPR手術治療。但手的精細動作差需要通過寫字、撿豆子、畫直線等精細動作改善。
偏癱FSPR術后的康復訓練方法:
術后3天可進行被動、主動下肢關節(jié)活動,增強肌力。對下肢伸肌群、屈肌群施加被動運動,促進功能康復。髖關節(jié)屈曲,伸展,將兩大腿分開,兩膝關節(jié)伸直,3周后開始訓練患者坐位平衡能力和軀干調(diào)節(jié)能力。
術后4-6周可訓練患者下地攙扶站立或靠墻站立,保持上身平直,髖、膝關節(jié)伸直,兩腿稍分開,腳掌平放于地。在站立的基礎上扶持患者做邁步訓練,或應用學步車、單拐、雙拐等康復器具訓練邁步。
利用平衡板、上下坡路、海綿墊、樓梯的行走訓練,讓患者不斷調(diào)節(jié)軀干、四肢的姿勢和位置來鍛煉重心平衡。
利用膝關節(jié)搖擺椅,讓患者加強屈膝、伸膝、跖屈、背屈訓練,進一步增強半腱肌、半膜肌、股二頭肌、股四頭肌及小腿三頭肌、脛骨前肌的肌力。
提醒:手術只是有效解除肢體痙攣,術后訓練是提高手術療效、恢復潛在功能的重要保證。
提示x
您已經(jīng)頂過了!
版權所有:杭州微醫(yī)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浙B2-20200356 浙衛(wèi)(03)網(wǎng)審[2014]015號 (浙)-經(jīng)營性-2014-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