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已經頂過了!
視覺信號
長期高血糖可引起糖尿病視網膜病變(DR),其發(fā)病率與病程長短呈正相關。當糖尿病患者眼前出現黑影或出現視力下降時,不要想當然地認為是“年老眼花”,一定要檢查眼底,排除DR的可能。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不可逆轉的,必須早發(fā)現、早治療,因此糖尿病人一定要定期檢查視力及眼底。視力、擴瞳查眼底,觀察有無糖尿病眼底病變或進展情況,每六個月檢查一次。
口腔信號
與一般人相比,糖尿病患者更易出現口腔問題,如牙齦萎縮、牙周炎、齲齒、口腔黏膜感染(尤其是霉菌感染)、牙齒松動甚至脫落等,這些都與長期高血糖導致血管病變、免疫力下降、繼發(fā)感染、鈣質流失等有關。因此,糖尿病患者出現上述癥狀時,一定要引起警惕,及早處理。
皮膚信號
長期高血糖可引起皮膚及外陰瘙癢、皮膚真菌感染(如手癬、足癬、股癬、甲癬等)、皮膚癤腫、毛囊炎、脛前色素斑、糖尿病性水皰病、類脂質漸進性壞死等多種皮膚病變,而且病情往往非常頑固,如不及時治療,很容易發(fā)生潰瘍、壞疽,甚至面臨截肢的風險。
一旦出現皮膚破潰,形成潰瘍,應及時到醫(yī)院就診。專科醫(yī)生會在評估病友全身情況(血糖、血壓、血脂和體重)和局部潰瘍的性質、面積和深度、有否感染以及下肢缺血程度等多種因素后,需要時做CT、核磁、血管造影等特殊檢查,并經過多科協(xié)商(包括內分泌科、感染內科、骨科、血管外科等)慎重決定治療方案,最大限度地減少致殘率及致死率。
神經信號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可導致肢體感覺異常,典型者表現為肢體麻木、疼痛、灼熱或針刺感,癥狀往往兩側對稱、遠端比近端明顯。到了晚期階段,患者可出現痛覺、觸覺及溫度覺完全喪失。
《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建議:
1.所有T2DM患者確診時和T1DM患者診斷5年后,應進行糖尿病神經病變篩查。隨后至少每年篩查1次。(B)
2.評估DSPN應包括詳細病史,檢查溫度覺、針刺覺(小纖維功能)、踝反射、壓力覺和震動覺(大纖維功能)。(B)
3.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延緩糖尿病神經病變的進展。(B)
4.普瑞巴林、加巴噴丁或度洛西汀可作為糖尿病痛性神經病變的初始治療藥物。(A)
植物神經信號
有些糖尿病患者特別愛出汗,外界氣溫不高也沒怎么活動就大汗淋漓,而且出汗主要集中在頭面部及上半身,下半身及四肢則基本無汗,這種情況往往提示支配汗腺的植物神經出了問題。有些糖尿病患者經常上腹部飽脹、頑固性便秘,或是出現頑固性腹瀉,但又不伴有發(fā)熱、腹痛及膿血便,這可能存在植物神經病變導致胃腸道功能紊亂。
高血糖還可能損害支配膀胱的植物神經,影響膀胱的收縮與排空,患者多表現為排尿困難、小便淋漓、膀胱尿潴留以及張力性尿失禁。
腎臟信號
在糖尿病腎病早期,患者往往沒有明顯自覺癥狀,部分患者會出現小便泡沫增多或夜尿增加,這往往提示患者尿蛋白排泄增加、腎小管重吸收功能減退。
糖尿病腎病的篩查
首次篩查始于
1型糖尿病診斷后5年
2型糖尿病診斷確立后
此后每年應至少進行一次腎臟病變的篩查
篩查應包括
尿常規(guī)、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正常人UACR<30 ,UACR>300mg/g,稱為大量白蛋白尿(臨床糖尿病腎病),此時尿常規(guī)可顯示有蛋白。所以說尿常規(guī)蛋白陰性并不能排除早期糖尿病腎病。
血肌酐(計算eGFR):血肌酐能較準確地反映腎實質受損的情況,但非敏感指標。人體腎臟的代償能力非常強大,腎臟損傷程度占到整個腎臟的一半以上(即腎小球濾過率下降大于50%)時,才會引起血肌酐升高,所以說體檢時血肌酐水平正常并不代表沒有腎功能損害。臨床上要根據血肌酐水平結合患者年齡、性別、體重等估算腎小球濾過率(eGFR),評價慢性腎臟?。–KD)的分期情況。
心血管信號
某些糖尿病患者休息狀態(tài)下心動過速,并且白天與夜間的心率變化不大(固定心率),還有直立性低血壓,這些都是由于支配心血管的植物神經受累所致。此外,有些患者還伴有血壓下降、頭暈、心慌、眼前發(fā)黑,嚴重時會出現暈厥。
性腺信號
糖尿病可引起周圍血管及末梢神經病變,導致性欲減退、陰莖勃起不堅,嚴重者可發(fā)展成完全性陽痿。因此,臨床上對于因陽痿前來就診的患者,應注意化驗血糖,以排除糖尿病的可能。
骨骼信號
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濃度較高,尿糖排泄增加,血液中的鈣隨尿大量流失;另外,由于胰島素缺乏,糖尿病患者膠原蛋白合成不足,骨基質減少,因而容易引起骨質疏松,患者可有腰酸背痛、駝背等臨床表現。
精神信號
當糖尿病患者出現言語行為反常、神志不清、嗜睡等癥狀時,往往提示患者可能出現了嚴重低血糖、酮癥酸中毒或非酮癥高滲性昏迷等糖尿病急性并發(fā)癥。臨床上,我們經常看到有些老年糖尿病患者在出現低血糖時,往往沒有心慌、出汗等低血糖典型癥狀,而是突出表現為言行舉止反常,有時甚至被誤診為“精神病”。
提示x
您已經頂過了!
版權所有:杭州微醫(yī)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浙B2-20200356 浙衛(wèi)(03)網審[2014]015號 (浙)-經營性-2014-0022